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營建品牌 創造財富 [2003]




「可口可樂」這個品牌在二OO三年價值多少?答案是七百O四億五千萬美元(Interbrand數字),約合港幣五千五百億。

品牌的建立是最有價值的創造,亦可能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它是信譽和銷售成績的保證。產品加上品牌,就能把同類產品加以比較和分辨,不少類型相同的產品,例如是香煙、洗髮露等,其主要功能分別不大,品牌就是不同產品的主要分別。


品牌能為產品增添價值。從前公司負責人會說這是「無形的資產」。但今時今日,品牌價值已可以量化起來,根據品牌的名稱、市場的佔有率、市場的穩定性,跨越國界,推廣全球的能力等等,以數學的模式把品牌價值(brand value)計算出來,並可以放在公司招股書和財務報告上去。即使公司的資產值不高,但如擁有一個國際知名的品牌,那麼公司的股票,就已經價值不菲。

品牌價值可以較公司的資產淨值更為值錢:以通用汽車為例,通用公司的 資產值為2,290億美元(九九年數字),銷售額為1,660億美元,利潤為70億;同期可樂公司資產170億,銷售為190億美元(已比資產價值高), 利潤40億美元。大家要注意的是當年可口可樂一隻汽水的品牌價值已比通用汽車所擁有多款汽車加起來的品牌價值總和高出兩倍,超過830億美元。

市場經濟 品牌競爭

上文提及品牌的作用是把商品從顧客的心目中分辨出來 ── 是為市場定位(positioning)。商品經濟中做出很多不同的品牌,各自各在自由經濟市場中拚個你死我活。品牌的興衰浮沉、周期的交替,各出奇謀地刺激消費、打擊對手,是為品牌競爭。

品牌競爭在自由公平的基礎中最能百花齊放,故此有品牌的完全競爭。如 果政府加以干預,那麼競爭就有偏差、造成大企業比小企業易於生存,某些品牌較有競爭優勢,也就漸漸做成壟斷。故此,品牌競爭於計劃經濟社會中難以成長,而 越多品牌,競爭愈烈的國家或地區,亦可作為經濟自由度的其中一個指標。


亞洲品牌 落後美日

從八月份由美國Business Week雜誌公佈的全球品牌價值來看,美國品牌始終壟斷世界市場 ── 在一百個品牌當中,美國品牌佔去了六十二個,而首十大最高品牌價值的品牌,其中八個,均是美國品牌(見表一)。

不過,這已比三十年前有進步。根據廿五年前由Financial World另一個品牌價值調查顯示,世界上最值錢的品牌首十位中,包括:可口可樂、萬寶路、IBM、麥當勞、迪士尼、SONY、柯達、Intel、吉列 (Gillette)及Budweiser,除SONY外,全部是美國的品牌(由於由不同機構去排位,其實際數字可能有很大出入,故此不在此列表)。

亞洲品牌為甚麼抬不起頭來?要回答這個問題可分內在及外在兩方面的因 素。內在因素包括不少亞洲公司以轉口貿易或製造業起家,OEM為他們造出第一桶金,而且傳統廠家對市場學及品牌營建的學問所知不多,經營生產與經營品牌很 多時是兩碼子的事 ── 生產講求成本控制,營銷則要求在名稱、包裝、傳訊等「花巧」的事情上花功夫。營銷還要談及大量金錢作預先投資,很多時更要把品牌國際化,這些在亞洲傳統文 化中,可以說都是頗為陌生的事,再加上銀行對此了解亦少,「借錢做廣告」看來是一種沒有甚麼把握的投資!這些對廠家或貿易商來說,特別是中小企廠家來說, 簡直不知如何自處。

傳統的「土農工商」說法,不但把商業活動的重要性看扁,而且不少從商的人士均以為商業不過是貿易活動,涉及諸事中最要緊為金錢交割、交貨準期,他們對市場學認識不足,更對品牌一知半解。在這個文化背景之後,世人給予美國一個製造品牌和推銷的機會。


美國是個自由市場,而且崇尚競爭(這是別國所無的),競爭文化促使品牌急促地出現和成長,憑覑對市場和傳播學的重視,美國人成功地輸出品牌,也藉覑品牌競爭把亞洲不少品牌打個片甲不留 ── 還記得國產的海鷗牌洗髮膏和海鷗牌相機吧,它們曾幾何時是中國的第一名牌,現在都被美日兩國的牌子把市場佔去了,而且還擊乏力。

中國如要取回領導市場的地位,最佳的辦法就是做好品牌 ── 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工廠 ── 如果能成為世界品牌營建基地的話,我們可以把中國品牌以增值的方式打進美國以至國際市場。當然這需要學習、創造,還要配合的人才和環境才能成事!

創作金句:營建品牌,是最有價值的創造,其影響力可遍及世界,利潤可留存多代。
(表一)世界10大最有價值品牌
位置
品牌
2003年品牌價值(億美元)
港元等值(億港元)
1
可口可樂
704.5
5,495
2
微軟
651.7
5,083
3
IBM
517.7
4,038
4
通用電器(GE
423.4
3,303
5
INTEL
311.1
2,427
6
諾基亞(Nokia)
294.4
2,296
7
迪士尼
280.4
2,187
8
麥當勞
247.0
1,927
9
萬寶路
221.8
1,730
10
平治(Mercedes
213.7
1,661
資料來源:Interbrand Corp; JP Morgan Chase & Co., Cotigroup, Morgan Stanley, Business Week亞洲版 84日封面故事公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